環保資訊
污水再生利用產業,又一個千億級風口?
近日,國家發改委等十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拉開了我國城鎮污水資源化利用的序幕,污水回收再生,也為缺水地區破解供水緊張提出了新思路。
以我國北方的京津冀地區為例,人均水資源量239立方米,僅為全國平均的1/9,遠低于國際公認的人均300立方米的“極度缺水標準”。污水資源化利用將如何緩解這種缺水的局面?
1
污水再生利用
缺水城市有了“第二水源”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欄目視頻
在北京市第一家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水廠翠湖水廠,記者了解到,每天這個水廠處理的污水量達到了兩萬噸左右。
經過處理后,這些污水將被處理成國家三類水的標準,這些再生水將被直接排放到當地的河流和濕地當中。
一座位于北京海淀區的再生水廠,專門收集周邊居民生活污水進行處理,為翠湖國家濕地公園和南沙河提供生態補水,同時還為周邊提供城市綠化用水。目前這個水廠的收入主要來自城市的污水處理費和濕地生態補水的補貼。
北京翠湖新水源廠負責人 戴日成 :污水處理費大概在每噸1.28元,再生水大概收每噸1元,這個廠的效益目前比保本微利要好一點。
而在北京亦莊開發區,來自周邊居民的生活污水經過再生水廠的多道工序凈化之后,已經可以直接用于園區的工業生產。
北京中芯國際高品質再生水廠運營負責人 陳春生 :這個水就能達到工藝生產高標準的要求,用于生產環節的循環冷卻利用以及芯片沖洗等環節。再生水的出售價格在6元到7元之間,利潤率還是非常好的。
水廠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再生水的售價遠低于當地工業用自來水每噸9元的價格,所以工業企業更愿意使用再生水。2020年,北京亦莊地區再生水占總用水的比例已經超過30%。
以北京市為例,2019年再生水用量達到11.5億立方米,已經超過了新水用量的三分之一,成為城市的第二水源。根據最新政策,到2025年,全國地級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5%以上,京津冀地區達到35%以上。
中國水環境集團董事長 侯鋒 :每年排放的城市污水、城鎮污水高達750億立方米,過去城市污水是一個污染物,其實它應該是城市穩定的水資源。
2
從“負擔”變水源
再生水產業站上千億級風口
污水正在從一種城市負擔變成有效的水資源,而在這個過程中,又將帶來哪些新的市場機會?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欄目視頻
在北京一家污水過濾材料生產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原來污水處理大部分是達標排放,而要資源化利用就需要用到大量的濾膜。
在污水資源化新政策出臺之后,市場對于濾膜的需求快速增加,這家工廠的訂單也出現了量價齊升的情況。
北京某污水過濾材料生產企業研發生產負責人 夏建中 :今年以來,生產線一直處于飽和的狀態,訂單都需要有好幾個月的交期,價格今年同比有大概30%到40%的上漲。
記者了解到,與達標排放相比,再生水利用對水質要求更高,對污水處理技術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新政策的出臺為水處理用超濾膜、納濾膜、反滲透膜、活性炭吸附劑、臭氧發生器等相關產業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
清華大學教授 胡洪營 :假如20%的再生水或者污水用膜來處理的話,它可以新增200億左右的市場空間。
而在北京通州的中心區域,一座下沉式的再生水廠已經改造完成,實現就近的污水資源化利用,記者看到,再生水廠的污水處理都在地下完成,周邊原來被污染的河道水質得到大幅改善,水底也長出了水草。
記者了解到,全國有5600多座污水處理廠,如果把其中的一部分進行再生水廠改造,同時再建設一批新的分布式再生水廠,這將帶來千億級的市場機會。
3
再生水標準價格體系亟待建立
政府定價加速放開
污水資源化利用的市場前景廣闊,但是要激活這個市場還需要打破哪些障礙?新的政策又釋放出哪些信號?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欄目視頻
在北京亦莊開發區最大的再生水廠,技術人員給記者展示了不同的再生水產品,經過不同的過濾等級,用于不同的使用場景,從補充河道到工業生產用水,最高等級可以用于芯片等電子元器件生產用水。
記者了解到,雖然目前國內的污水處理技術已經可以實現大規模的高品質再生水生產,但是行業還缺乏一個定價的標準體系。
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再生水利用量不足100億立方米,還不到城鎮污水排放量的七分之一,利用前景廣闊。 隨著技術水平的提升,再生水和普通水源的成本優勢也會增強。
近日出臺的污水資源化利用指導意見還明確,推進制定節約用水條例,將再生水納入城市供水體系,推動修訂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同時放開再生水政府定價。
來源:央視財經